a&s认为,要加快智能应用落地速度,必须要处理好行业深度碎片化问题,表现为用户不集中、应用与产品分散、缺乏标准化的建设,导致出现以下状况:首先是场景碎片化严重,在产品和项目的过程中,用户认为智能化便能解决一切问题,但实际上人工智能并不是万能。
在很多碎片化场景里,其实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解决场景化的问题;其次是产品与解决方案的碎片化问题。当前看来,不管是边缘计算还是云计算,实际上都是在解决点状的问题,但由于碎片化太严重,在各个节点上部署智能化和数据流转等AI应用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也正因为如此,当前业内厂商普遍都比较期待AI项目标准化的尽快到来,标准建设将在一定程度缓解碎片化的痛点,让项目的交付变得更便于执行;最后是算法碎片化问题,由于算法的持续更新实现了大规模智能应用的落地,但算法的升级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这导致厂商在进行数据规划、可视化可检索和大数据融合时增加了不少难题,这点目前也只能通过技术的迭代、算法的稳定得以缓解。总而言之,缓解场景碎片化痛点,并不是由某一类厂商便能独自解决的,需要产业链上多个环节共同参与。
综合上述,目前的难点大概涉及到这几个主要环节:
(1)一是需要积累面向场景的数据,二是需要工程师开发面向场景的算法,三是需要大规模的训练系统进行算法的训练,能让前后端的产品承载智能算法,四是需要一个平台软件对接智能功能和行业的需求;
(2)规模化智能应用部署成本高。许多产品与方案在演示或者PK的阶段都处于相对理想的环境中,但到了实际的环境中,用户便会发现较大的差异。相对巨大成本的投入,却得不到预期的效果,智能应用的效果往往南辕北辙,让众多用户望而却步;
(3)安全问题。在行业进入智能化之后,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实现无人类干预,基于知识并能够自我修正地自动化运行,这种决策方式往往会产生人们无法预料的结果,另一方面视频的数据都经过高度浓缩,价值远超于前,尤其是个人隐私问题,导致被犯案的机率变得更高,对社会的影响也更大。
因此要真正解决落地及生根的问题,必须突破算力、算法、应用、成本等因素,正面目前尚存的四大难题:一是中国安防市场的对于海量视频图像分析的AI应用刚需较大,但目前的应用仍然处于初步阶段,越往后发展,场景会越来越多元,应用会越来越复杂,面临AI的无限可能性,企业需做好长期性的技术储备;二是安防项目是集产业、技术、模式、资本、服务为一体的复杂系统,涉及前端采集、存储、传输、管理、应用等多个产业链条,当下赋能过程中, AI仅仅渗透到了采集等单个环节,智能效果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三是作为传统制造业,安防产业链长、成本高也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现实问题,成百上千人的队伍,加上巨额的营销、研发成本,想要一直紧咬传统安防巨头,做垂直应用变得越来越艰难;四是赛道现有玩家太多,且无法形成数据闭环,直接导致眼下的安防项目构成⸺集成商们拿着传统安防厂商的摄像机、 AI创业公司的算法、 ICT厂商的服务器,找第三方公司做软件交付,作业模式无法形成数据闭环,也是行业面临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