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核心要素驱动汽车智能化创新与相关芯片竞争格局(2)

admin 2025-07-03 16:12 行业动态

  软件生态和可适配性正在变成各种高性能计算的重要门槛,英伟达的CUDA生态使其在AI计算和汽车芯片方面占尽了先机。因此,其他的汽车和端侧AI芯片厂商要在市场中斩获更多份额,就需要其核心计算单元IP提供商构建更加开放的软件生态;随着诸多基于此目的的标准组织不断建立和壮大,其中的主要玩家正在支持新一代车用芯片开发商解决软件生态的问题。

  例如,Imagination就构建了一个面向未来的开放体系,其核心优势在于“一次开发,多场景部署”。其算力可以通过OpenCL、Vulkan等主流API直接调用,开发者利用oneAPI、Apache TVM等工具链,可以轻松地将工作负载迁移到E系列GPU中的神经核。这种可编程性不仅大幅降低了跨平台开发的成本,还赋予了设备适应未来算法变革的灵活性。面对生成式AI、多模态交互等前沿应用的快速迭代,E系列GPU无需硬件迭代,仅通过软件升级就能迅速适应,确保产品持续满足新兴需求。

  在自动驾驶领域,Imagination的GPU IP同样遵循“一次开发,多场景部署”的理念。通过集成FP16流水线以及imgBLAS、imgNN等高效计算库,显著提升了雷达点云数据、视觉SLAM等传感器数据的处理速度,有效减轻了CPU和NPU的负担。同时,通过与OpenCL、Vulkan等开放标准以及CoreAVI安全驱动的兼容,确保了在复杂场景下系统的实时响应和稳定运行,使技术能力贯穿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多个场景,巩固了跨场景部署的技术基础。

  结语

  从Imagination的E系列GPU等产品实现的架构创新来看,用于智能汽车等端侧应用的AI芯片也在重塑其技术逻辑,更揭开了端侧AI计算革命的序幕。在智能汽车领域,功能安全、高效灵活的算力、生命周期管理与开放软件生态这四大要素构建的技术护城河,正推动行业从“硬件堆砌”向“智能进化”转型;而在更广阔的端侧 AI场景中,这种“软件定义硬件”的理念正在帮助消费电子、工业物联网、智慧城市和智能商业等边缘计算等领域全面拥抱AI技术。

  这种变革的深层意义,在于打破了“云-边-端”的技术壁垒。当智能汽车的GPU架构能够通过软件升级支持智慧城市的交通调度算法,当工业设备的计算单元可复用至消费电子的AI交互场景,端侧AI正从单一功能模块进化为“可生长的智能体”。可进化的端侧芯片将如同今日的CPU般,成为所有智能设备的“数字大脑”。

上一篇:AI重塑B2B采购模式,360采购帮重磅上线!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

13594006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