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中国制造业转型痛点 产业界聚焦开放自动化(2)

admin 2025-10-23 16:00 行业动态

  此外,施耐德电气的“创赢计划”则成为生态协同的重要枢纽。“我们每年发布创新榜单,联合软件开发商、算法公司、硬件厂商开展技术共创,像PMA预测性维护等成熟解决方案,都是通过这一模式迭代优化而来。”据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战略与业务发展中国区负责人熊宜介绍,施耐德电气还参与发起了开放自动化组织(UAO),目前该组织已汇聚500多个全球会员,形成了覆盖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应用落地的完整生态网络,为开放自动化的规模化复制提供了有力支撑。

  政策指航:中国制造业明确转型方向

  随着中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深入,政策的密集支持和内生驱动力的爆发,也为开放自动化快速发展提供了一大助力。熊宜指出,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特别是去年年底发布的新指导性文件与今年年中到下半年针对工业升级改造、先进制造及高端制造领域和供应链政策,为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工信部发布了《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实施方案》及“5G+工业互联网”等一系列政策,将开放自动化技术研发、虚拟化控制器产业化列为重点任务,为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搭建了政策桥梁,进一步巩固了开放自动化在制造业转型中的核心地位。

  除了政策导向,企业内部的发展动力同样强劲。熊宜强调,数字化、AI技术以及绿色可持续理念已成为行业发展共识。当前工业领域的AI应用不再是追求大模型,而是更侧重AI技术在工业场景的实际落地创新,例如通过小模型实现视觉检测。发展趋势已转向“大小模型结合+人的协同”,进一步推进AI技术的落地应用。这种转型合力,使中国制造业具备了迈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的基础。

  从市场端来看,中国制造业的独特优势为开放自动化落地提供了沃土。张开鹏表示,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品类的国家,供应链非常齐全。因此,施耐德电气中国供应链不仅是全球供应链重要的“基础稳定器”,更是“关键的创新源”。得益于中国在新技术、新科技发展上的速度,以及市场对创新的拥抱,中国成为开展创新实验的良好场所。熊宜补充道,施耐德电气新发布的一系列产品都是以中国研发驱动,通过在中国大量应用场景中打磨升级,最终形成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产品,标志着中国市场在施耐德电气全球战略中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引擎”。

  赋能中小企业:持续推动生态共建

  “中小企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当前智能化转型中仍面临技术人才短缺、系统异构、生态资源匮乏三大门槛。”熊宜指出,为帮助中小企业突破困境,施耐德电气通过技术的模块化、部署的敏捷化以及生态的开放化来助力中小企业应用新技术。首先,技术层面推出了“即插即生产”的模块化解决方案。以便将复杂的开放自动化技术封装为标准化模块,用模块化方案替代传统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编程,集成工控机功能的同时,无须重复编程,大幅降低了技术应用门槛。

  部署敏捷化进一步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试错成本。张开鹏以无锡智慧园区为例:“园区采用虚拟控制器技术,部署速度远超传统方案,而且数据打通后,还能实现设备预测性维护,减少停机时间。这种小范围试点、逐步推广的模式,让中小企业无须一次性投入巨额资金,就能享受智能化升级的红利。”

  生态开放化则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资源支持。“中小企业无须自建生态,通过UAO或其他组织,就能平等获取技术、方案、合作伙伴等资源。”本次大会期间,施耐德电气集团董事、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丁晓红向记者指出,施耐德电气的“中国中心”战略也在强化本土支撑。“无锡研发中心承担了核心工控产品的研发任务,‘黄金四件套’等本土化产品实现了性能与成本的平衡,更贴合中小企业需求。”

  丁晓红表示,生态共建是施耐德电气中国的发展引擎之一,除了“创赢计划”,还积极与相关部门协作,推进新型工业标准制定,并与院校、AI公司、具身机器人公司等积极拥抱新技术生态圈。

  “未来制造业的竞争,本质是生态协同能力的竞争。开放自动化搭建了技术与产业融合的桥梁,我们正联合生态伙伴推进工业数据、算法与算力的融合创新,持续丰富解决方案内涵。”丁晓红强调,未来施耐德电气将持续拥抱变革,携手生态伙伴为新型工业化进程贡献力量,助力中国制造阔步迈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上一篇:AOV摄像机、智能猫砂盆、宠物喂食器、智能锁,来深圳跨境电商展淘消费类安防热门产品
下一篇:重庆构建“大应急”安全体系

猜你喜欢

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

13594006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