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层面政策分为顶层设计(宏观战略)与行业专项(具体领域),涵盖目标、技术方向及量化指标。
数据标注强调政策驱动的实际成果(如效率提升、成本节约、覆盖率等)。
国际标准在推动全球公共安全数字化技术互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ISO 22341( 安防设备AI伦理 )、IEEE 2851( 交通数据互通 )[2] 等标准的制定,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提供了规范和准则,促进了全球公共安全数字化技术的协同发展。
1.3 典型应用案例: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在公共安全数字化进程中,智能安防、智能交通、智慧消防领域均展现出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成功案例,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了安全保障和管理效率的提升。
▲公共安全领域数字化技术应用的典型场景及应用概况, a&s梳理
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场景:上海 “一网统管” 平台整合 30 多万个摄像头,运用 AI 技术识别高空抛物、独居老人异常行为等。高空抛物不仅破坏环境卫生,还可能对行人造成严重伤害,该平台的 AI 识别功能能够及时发现并追溯抛物行为,起到监督和警示作用。对于独居老人,平台可通过摄像头监测其日常行为,一旦出现长时间未活动、摔倒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查看和救助,全方位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安全和城市管理的有序性。
园区安防场景:华为智慧园区部署 AI 巡检机器人,替代 70% 的保安人力,年成本下降 40%。传统园区安保依赖大量人力巡逻,存在巡逻死角、效率低等问题。AI 巡检机器人可按照预设路线 24 小时不间断巡逻,利用图像识别、红外感应等技术对园区内的人员、车辆、设施进行实时监测,遇到异常情况自动报警并通知安保人员,同时通过智能化管理降低人力成本,实现安防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双提升。
车路协同场景:百度 Apollo 车路协同在北京亦庄试点,通过车与路、车与车之间的信息交互,减少交通事故 30%,通行效率提升 25%。在该场景下,车辆可以实时获取道路上的交通信息,如信号灯状态、前方路况等,提前做出驾驶决策,避免急刹车、抢行等危险行为,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车路协同系统可以根据实时交通流量优化信号灯配时,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提升整体通行效率。
动态收费缓解拥堵场景:新加坡 ERP 3.0 系统基于实时拥堵数据进行动态收费,高峰时段车流下降 15%。在交通高峰时段,道路资源紧张,通过对拥堵路段实施动态收费,提高车辆在该时段、该路段的出行成本,促使部分车主调整出行时间或路线,从而减少高峰时段拥堵路段的车流量,实现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城市消防防控场景:杭州 “消防大脑” 将 20 万消防设备联网,预警准确率高达 90%,救援路径规划效率提升 50%。通过将烟感、电气火灾监控等各类消防设备联网,“消防大脑” 可以实时收集设备数据,一旦检测到火灾隐患,能及时发出预警,通知相关人员采取措施,将火灾扼杀在萌芽状态。在火灾发生时,系统根据火灾现场情况、周边消防资源分布等信息,快速规划出最优救援路径,提高救援效率,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新能源设施消防场景:特斯拉储能站消防系统采用热成像 + 气体传感器联动技术,火灾抑制响应时间小于 1 秒。新能源设施如储能站、充电桩等,由于其特殊的电气特性,存在热失控引发火灾的风险。该消防系统利用热成像技术实时监测储能站温度变化,气体传感器检测是否有异常气体泄漏,一旦检测到火灾迹象,系统能在 1 秒内迅速做出反应,启动灭火装置,有效保障新能源设施的消防安全。
1.4 市场竞争格局:巨头主导与跨界竞争在公共安全数字化市场,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和市场优势占据主导地位。如海康威视在安防领域,凭借其先进的视频监控技术和广泛的市场渠道,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百度在智能交通领域,依托其强大的 AI 和自动驾驶技术,处于领先地位;海康萤石在智慧消防领域,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跨界竞争日益激烈,华为凭借其在通信、芯片、云计算等多领域的技术优势,全面布局公共安全数字化全场景;腾讯云依托其强大的数据中台能力,在公共安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发力;商汤作为 AI 算法领域的佼佼者,通过提供先进的 AI 技术,争夺生态话语权。这些跨界企业的加入,加剧了市场竞争,也推动了行业的创新发展。
二、公共安全领域数字化技术及应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