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弱电行业中却存在这样一群“神仙公司”:他们不常去参与公开投标,公司规模或许不大,但利润丰厚,团队稳定,老板活得格外滋润,怎么做到的呢?
一、强大的关系网络与口碑
公开投标,要么拼资质,要么拼价格,还可能拼标书的完美度,而有些公司,早就不在这条线上厮杀,而是经营信任与关系的生态系统。
长期合作伙伴:他们可能是某个或某几个大型房企、政府单位、大型企业的“御用”服务商。通过多年的合作,建立了深厚的信任。所有新项目或改造项目,甲方会直接邀请他们报价、谈判,根本无需投标。
圈子口碑:在某个地域或行业圈子里,老板或核心技术人员人脉极广,口碑极好。新项目的信息通过人脉网络第一时间获取,并通过私人关系直接敲定。他们的生意是基于“信任”和“人品”,而不是最低价中标。
这块平时我们群里,不少项目经理也讨论到。

二、深耕特定领域,成为隐形冠军
做的范围越广,越没有竞争力,很多弱电公司早就将业务锁定在某一块业务,专注于一个极其细分的市场,并做到极致。
行业专精:比如,只做高端酒店的弱电系统、只做数据机房的动环监控、只做法院/监狱的安防系统、或者只做博物馆的恒温恒湿及安防、只做福禄克测试等,他们在这些领域积累了无可替代的经验、解决方案和人脉。
技术壁垒:他们可能代理或自主研发了某个小众但关键的技术或产品,形成了技术壁垒。客户有相关需求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们,根本没有竞争对手。
生存逻辑:我不需要所有人知道我,我只需要这个特定圈子里的关键人物知道“这事儿只有我能干好”就行了。
三、从施工队到极致的服务商
在一、二级城市特定的区域市场,他们做到了深度扎根,能做到“随叫随到”,响应速度无人能及。
运维服务和长期合约:他们不靠一次性工程赚钱,而是靠每年收取的服务费。比如,为高端商业综合体、银行、数据中心提供7x24小时的运维保障服务。签一个三年的运维合同,收入稳定且可持续,这比做一个工程项目要“滋润”得多。
所以,有些公司虽然不常投标,但是有核心竞争力。
从“拼价格”转向“拼关系”:拥有稳定、信任的客户渠道。
从“拼规模”转向“拼专业”:在细分领域拥有绝对话语权。
从“做项目”转向“做服务”:获得持续稳定的业务。
